12月11日,簡一《傳承·美好家》文化大講堂暨廣州簡一11周年感恩答謝季特別策劃,歲末大戲話劇《斷金》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圓滿落幕。“鐵三角”張國立、張鐵林、王剛傾情演繹清末亂世的人生百態,劇情跌宕起伏,內容環環相扣,贏得“戲迷”陣陣叫好聲。
《斷金》由著名編劇鄒靜之創作,以東安市場為舞臺背景,張國林扮演的富小蓮、王剛扮演的魏青山、張鐵林扮演的貴寶,三人因同樣的落魄境遇結義,合伙在新開市的東安市場共謀生計。然而,面對禮、信、仁、義被金錢、權力、高位等欲望攪擾時,性格迥異的三兄弟,有著不同的選擇和堅持,時間也將三兄弟的命運推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終點。
話劇演的是百年前的故事,卻對當下有著深刻啟迪:
首先,之于劇情本身而言,這是一部有關欲望成敗的警世之作。為了面子上的風光,魏青山遲暮之年悔悟:名利皆虛無;率性妄為的貴寶,一生顧著實現自己遙不可及的“念想”,自私無力讓生命付出了代價;沒落貴族身份和少時大難經歷的富小蓮,看淡了欲望,看清了因果,一輩子活在自己的原則里,不盲從,不爭先,安守本分。
人生在世,當如何渡過才不被欲望迷惑心智?鄒靜之、張國立、張鐵林、王剛四位老師,借由《斷金》將這一人生終極課題進行了重新思辨。正如富小蓮所說: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其次,話劇演繹的時代背景也道出了國家與個人之間的密切關系。富小蓮說:“國不寧,商家怎么安定?”《斷金》濃縮了從清末、民國到解放后50年代初之間特殊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此時的國家,中國正處在水生火熱的亂世中,人如草芥。國家遭遇不幸,個人必受其難。落后挨打,承受痛楚的“三兄弟”用自己的方式與時勢展開了溫和對抗:
富小蓮堅守做人做事的底線,不貪高、不嫌貧、不嫉妒,努力建立一個平穩的秩序,但求對得起天理人倫,這是典型的東方君子哲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得以萬代傳承不斷的根本。同時,魏青山的闖勁兒、貴寶的執著同樣展現了中國人敢于拼搏、不甘落后、勇于創造時代的精神。
旁觀時勢變遷,從小人物堅守掙扎的現實中反映出強烈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結合,將家國情懷與個人成長、時代進步互相砥礪,感恩現在國富民強的時代,有國才有家,這也正符合簡一“傳承·美好家文化大講堂”的初衷和愿景。
簡一傳承·美好家文化大講堂自2016年推出以來,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00多場,先后邀請了于丹、金一南、酈波、張維為等著名文化學者擔任嘉賓,以“家文化”為主線,鏈接圣賢智者的智慧,多視角、多維度挖掘中華家文化的美好品德和傳世精髓。這次突破以往的名人講堂,通過話劇跨界打開文化傳承新形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廣東晨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聯系我們:562 662 9@qq.com